每个行业都有“操作能手”,江苏省血液中心也有着这么一群人。5月12日是护士节,该中心表彰了9位“优秀采血能手”,她们是:王移、蒋婷、陈蓉、朱建春、沈菁、马文文、史利平、赵甜、董洁。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怎样不平凡的事情?昨天,记者走访了两位机采室的能手。
陈蓉:
她很瘦,却是一位“肌肉女”
30岁的陈蓉已经有11年的工作经验了,11年来,她的工作相对单一:采血。她只有90多斤,但是她却说,自己绝对是一个小腿肌肉发达的女汉子。
正式来到机采室是2012年12月,在这里和街头献全血不同,程序也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学着装机器,所以要先学会做一名“安装工”,当时觉得压力很大,比如生理盐水和抗凝剂不能接反,一旦接反,献血者可能就有生命危险。后来,慢慢熟悉了,压力就会小一些。
“这个几十平方米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赛场,我们不敢穿高跟鞋,都是穿着最方便的护士鞋,因为,一旦有机器报警或者有献血者叫唤,我们都要飞奔而去。就算没有人喊,也要随时去看看。”机采室里有18台机器,最多同时可以有18人献成分血,对角直线大约15米,她们要不停穿梭,她们几乎都是小腿肌肉发达的“肌肉女”。陈蓉打趣地说,这个工作让她们省去了锻炼的时间。
董洁:
她的带教老师都是“妹子”
39岁的董洁以前是做外科医生的,2013年10月进入了江苏省血液中心工作。进入新单位以后,董洁非常虚心,认真学习,虽然自己已经是副高医生了,但是,她每天向比她小很多的妹子学习,什么事情都抢着干,这让周围的同事很佩服。
很快,她就成了采血能手。今年4月,她第一次献血,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她说,只有自己献成分血,才知道成分献血者需要怎样的呵护,需要怎样的服务,以后在服务中不断地改进。在这里上班,虽然排班相对固定,但是,加班却时常出现,董洁都是主动要求加班,常常晚上采集到10点,第二天仍正常上班。
她们:
自制暖手袋服务献血者
“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所以,再怎么辛苦,大家都毫无怨言。”陈蓉告诉记者,她们机采组虽然有15人,但是由于要轮休和各种加班,很多时候显得“人手不够”,大家都是互相照应,全心全意为献血者服务。
成分献血者和街头献血者不一样,需要躺在那一两个小时,有的人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会出现不舒服,采血护士不仅是采血者,还是安慰者,和他们聊天,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如果不舒服尽量想办法让他们舒服一些,端茶倒水是必须的,时时刻刻轻声问候也是有必要的。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她们还会自制暖手袋,就是用塑料袋装上水,然后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塑料袋散热特别快,所以,需要不停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