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几种血型?世界献血日是几月几日?献的血是不是直接给病人用?……”带着无数问题,昨天上午,交汇点·大城小区和江南时报带领20位“快乐童心”的小朋友一同参观了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的奥秘”青少年科普馆。
20位小朋友走进“血液的奥秘”科普馆
昨天早上9点,20位小朋友开始参观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的奥秘”科普馆。在科普馆里,小朋友们学习了血液的基本知识,比如说,“红细胞虽然只能存活20天左右,但是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像蛋黄、虾皮、菠菜、猪肝等,红细胞还是会源源不断地生出来”。
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李静老师还向现场的小朋友们介绍了血液的重要性、形成的过程和其中的主要成分,还有献血的流程。当李老师说到无偿献血街头献血点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献血者初筛,比如要检测血的红蛋白、乙肝、丙肝、艾滋和梅毒时,王作夫小朋友一脸疑惑地问道:“饼干?献血者不能带饼干?”这个问题立即逗乐了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李老师立即给孩子们进行了讲解,也表扬了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的王作夫。
当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人类身体里的血管总长度有9920公里,可以围绕地球赤道两周半时,孩子们一起发出惊叹的声音,“哇,我的血管有这么长呀!好神奇,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呀?”
微电影激发小朋友宣传无偿献血的热情
而科普馆里的各种互动设施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有一种神奇的测量仪器可以测出身高、体重和血液量,每个小朋友都好奇地钻到仪器里测量了一下自己身体内有多少血液。参观过程中,小朋友们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还不停地问问题:“我身体里有1000多毫升的血,够不够啊?每个人身体里到底要有多少血液才够呀?”“如果不够的话,怎么办?是不是要多吃含铁的食物才可以呀?”
科普馆里,还有能拍照片的“笑脸墙”和“爱心苹果树”,通过签名留影平台就可以让自己的照片瞬间出现在“爱心苹果树”上;有仿真的血管通道,里面有许多闪亮的“血细胞”在“流动”;有献血车的模型,还有装饰着卡通图案的宣传展板和灯箱……
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一部有关献血车的微电影。看完电影后,孩子们都深有感触,纷纷表示现在自己没有到献血的年纪,但回去后会积极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加献血,并向同学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有奖问答环节更是热闹,老师提出5个问题,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回答,答对的小朋友都能获得一个礼品。最后,省血液中心给每个到场参观的小朋友都发了一个献血车的折叠模型。
和老师约定满18岁时去献血
参观中,小朋友朱奕如的妈妈朱碧云告诉记者,她和女儿在2014年就和省血液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女儿是参加了区少年宫的活动,来到这里参观科普馆,还和李老师合了影。你看,当时的照片我还保留在手机里呢。没想到,今天又有机会来参观了,一看,还是李老师给我们讲解,真是有缘。女儿今天又和李老师合了影。”现场,朱奕如还和李老师有了一个美好的约定,“等我满了18周岁一定去献血,到时候我会拿着献血证来科普馆和李老师合影。”
“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虽然我十多年前献过血,但是对于血液方面的知识真的不了解,今天来到这里,真是学到不少知识。”家长吴先生感慨。
“一开始和孩子说参观科普馆时,孩子有些担心,担心会看到抽血,还挺害怕的。平时带孩子上街,有时候会看到献血车,孩子也很好奇,想去看看献血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是,我们大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讲解,今天来到这里,真的长了不少见识。” 余思婕小朋友的妈妈说。
科普馆至今已接待了近5000人
2013年底,“血液的奥秘”科普馆建成后,请大家通过参观和体验走进科学,探索血液的奥秘,将献血知识送到大家身边,让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并参与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2014年科普馆被江苏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快乐童心”欢迎您的加入
“快乐童心”是江南时报和交汇点·大城小区为3-12岁的少年儿童打造的一个社群,主要推出活泼有趣、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成立以来多次举办亲子阅读和走进大自然的活动,如“小满三日看麦黄”带孩子们认麦子种花生,“城墙上放风筝”活动带孩子们放飞风筝放飞快乐,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小朋友们仔细听李静老师讲解血液知识。
小朋友在做互动游戏
陆江羽父子在科普馆
扫一扫,加入“快乐童心”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