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初听带着一点悲伤,带着一点失落,带着一点心痛,带着一点无奈,再听,带着一点爱心,带着一点认真,带着一点负责,带着一点责任。
血站本来就是一个责任与挑战并存的工作地方,白班夜班轮流来似乎已经是我们的家常便饭,单身倒也还好,反正回家也就是睡睡觉,看看书,累点也无妨。毕竟,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和负担,而且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吃苦耐劳,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勇于奉献,才是我们该有的标签。但是除去一个人的,还有那些有家庭的呢?那些有孩子的呢?倘若双双均为血站职工,在单位也许只能会匆匆相见,又接着投入紧张的工作,他们可能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也可能,一天24小时也没能够说上几句嘘寒问暖的话……
8月2日,一场降温的及时雨为连日来“烧烤”模式下的南京城送来了一丝清凉,真是久旱逢甘霖。受高温天气影响,街头献血人数减少,血库面临着库存紧张,为了保障血液的正常供应,中心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设献血夜市,增设纳凉专场。献血车不定时开进五马渡,晓庄彩虹广场和各个社区等。各个科室也开启了加班加点的工作模式!
伴随着雨后的清新空气,江宁殷巷购物广场市民献血也是热情高涨,体采科的兄弟姐妹们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直到晚上11点40左右,体采科的同志才风尘仆仆的赶回单位。此时,成份制备室里汤庆忠刚把前面一批血放进离心机,正准备回头和体采科同志打声招呼,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爱人陈妍来交血,他收回了疲倦的眼神,露出微笑,开着玩笑说道:“你这大晚上采这么多血回来,看来你老公我又要忙到很晚咯!”陈妍擦了擦额旁的汗水,说道:“少给我贫嘴,好好干活,血液制备可是关乎人的性命的,你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可别出什么岔子。呀!都快12点了,我得赶紧回去了,女儿一个人在家里,我还是不放心的,我走了,你好好干,别急,慢慢来,注意安全。”话说完陈妍转身就走了,看着爱人离去的背影,他细数了一下第二批回来的血,共39袋,加上前面的12袋,稍稍感叹了一下,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抓紧时间吞了一口水,抖擞精神,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血液接收,滤白,离心,分离制备;再装杯,二离,速冻……一袋一袋如此循环往复。等血液全部处理完毕,抹了抹头上的汗珠,顺眼抬头看了下钟,已经凌晨3点了,临走前再将当日所有制备血液及科室所有关键设备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后才放心离开。回到家中,女儿早已熟睡。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舍弃了可以常伴妻女左右的机会,选择了与时间赛跑,选择了常常与黑暗为伴的工作,为的是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血液的制备工作,解决临床病人的用血需求。他不仅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奉献自己,在无偿献血的队伍里,汤庆忠也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获得者,多年来累积献血量达1.6万毫升,他说:“我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献血一袋,救人一命”,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觉得他是值得的,当然,我们也是值得的。
仔细想想,我们不得不被血液中心有这样一对双职工夫妻所感动,汤庆忠是成分室老职工,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曾经心脏手术后两周即回到工作岗位;爱人陈妍是中心最大科室体采科责任人,两人均为一线科室的中坚力量。虽然家里孩子年龄尚小,但他们为了工作,时常顾不上家……
这只是血站千千万万故事里的一个,这样的双职工当然也不止一对。
作为血站的一份子,我们并不伟大,但是我们奉行着以生命为己任,践行着人生最大的意义。我们将感动化作我们彼此协作的力量和我们永不言弃的理由。天再黑,纵使我们多么害怕黑夜,也抵挡不了我们上夜班的脚步;深夜时分,科室也静,我们再害怕孤单,也抵挡不了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眼皮再困,我们再害怕熬夜,也抵挡不住我们随叫随到的使命。我们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群看似简单但并非平庸的血站工作人员,我们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为生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