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原来世界上真有蓝色的血液--晨报小记者到血液中心探索血液的奥秘


    上周六一大早,虽然下着大雨,但是南京晨报小记者们还是早早来到了江苏省血液中心探索血液的奥秘。在这里,小记者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原来真的有蓝色的血液”,通过对血液成分的了解,小记者还知道了“平时不能挑食,要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保证红细胞的生长”,这样才能长得壮壮的,长大了才能参与无偿献血,帮助更多的人。

红细胞长得像甜甜圈

在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的奥秘”青少年科普馆,省血液中心的解说员梁媛首先向小记者们介绍血液的生成和血液的成分,“在血液家族里和平地生活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这四个大家庭,号称血液的四大家族。像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存活时间只有120天,在部分红细胞死亡的同时,有很多红细胞又生了出来,所以小朋友们要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像蛋黄、虾皮、菠菜、猪肝等,以保证红细胞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你们看,红细胞像什么?”当梁媛向小记者们提问时,不少小记者充分体现了吃货的本色,“糖!”“草莓味的甜甜圈!”梁媛还告诉小记者们,平时像我们的手等如果不小心被蹭破,其中流出来的黄色的液体就是血浆。

人体血管长度可绕赤道两圈半

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听着陌生的科普知识,一边飞快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咔嚓咔嚓——”为了记得更全面,几位小记者索性换用相机“记录”。“回家一边想,一边对着照片看,这样知识点就不会出错啦!”有小记者这样说。

当两幅巨大的人体血管图出现在小记者面前,小记者们一个个感叹“原来我们身体里面的血管长这个样子”。“红色的是动脉血管,蓝色的是静脉血管,那么绿色的代表什么呢?”雨花台实小二年级(8)班的伍思源同学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讲解员梁媛告诉他那是毛细血管。

“可是这么多血管,密密麻麻的,人体内到底有多少血管呢?”梁媛抛出的专业问题,还真考住了小记者。“非常长,如果把人体内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及毛细血管等全部接起来,它的总长度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半。”梁媛的讲解让小记者们吃了一惊。“绕地球赤道两圈半,我们的身体还真能藏宝贝呢!”一位小女孩一边比画着,一边和身边的同学惊叹着。

嘿!这是什么?一台有点像身高测量仪的仪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一台神秘的互动机器,当你站在上面,不但能显示身高体重,而且能测出你的血液量。”听到这台机器能测量身高、体重和血液量,小记者们都惊呆了,“连我身体内的血液量都可以测出来,太神奇了。”于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小记者马上站回队形,逐一上去测试。“身高128厘米,体重22.9公斤,血液1741毫升。”第一位同学测出了自己的数据,赶紧拍下来,这可是头一回体验呢。

世界上真的有蓝色的血液

参观中,小记者不断萌生新的问题。有小记者问:“为什么剪头发不会流血?”讲解员带着大家来到一条红色的知识长廊,那里,一幅图片解开了小姑娘的心头疑问。“虽然血管遍布全身,但是头发、手指甲、脚指甲里都是没有血管的,所以我们剪头发、剪指甲都不会流血。虽然头发、指甲没有血管,但在发根、指甲下的牙床及甲根都有着丰富的血管,这些都为头发、指甲的再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小记者们说,好多这样的知识课本上学不到,要把它讲给更多没有来过科普馆的人听。

一张画着蓝精灵的图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世界上真的有蓝血人吗?”讲解员阿姨说:“在哥斯达黎加,的确发现150名蓝血人,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是因为他们得了一种家族遗传性血友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呢。”小记者这才明白,世界上是没有真正的蓝血人的。“但是却有蓝血动物,很常见的章鱼、乌贼和鱿鱼都是蓝血动物”。

稀有血型者背后有个大侠救助队

讲解到血型时,小朋友们除了知道现在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大血型系统,还有一种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稀有血型。“我们国家拥有这种血型的比例是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白人的比例高达15%,所以大型赛事期间,省血液中心都会提前准备很多‘熊猫血’,献‘熊猫血’的人群被尊称为熊猫大侠。”

除了“熊猫血”,还有一种P型血。去年,天津一名8岁的小女孩患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发现是极为少见的P型血。最终在江苏省血液中心找到了这种珍稀血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在省血液中心找到的P型血顺利赴天津救人。据了解,P型血这种“钻石级熊猫血”全国登记在册的仅9人,香港人中筛选了100万人也没有发现一例。

一个血型趣味器吸引了不少小记者的目光。“你们分别知道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血型吗?”“我爸爸妈妈都是O型,我也是O型”,梁媛将小记者们报出的血型输入到这个趣味器中,最终测出的结果没有出乎意料,原来这个机器是由父母的血型来推算孩子的血型的,其原理就是血型的遗传规律,“那我爸爸是A型,我妈妈是B型,我是什么血型……”小记者们纷纷测试起来。“这跟古代的滴血认亲有点相似,但是现在最权威的方法还是DNA检测。”梁媛告诉小记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