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来自栖霞实验小学尧辰校区的南京晨报小记者们,来到江苏省血液中心探索血液的奥秘。小记者们除了找到长得像甜甜圈的红细胞,还兴奋地通过血型寻找遗传的规律。也知道了“平时不能挑食,要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保证红细胞的生长”。
红细胞长得像甜甜圈
在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的奥秘”青少年科普馆,省血液中心的解说员梁媛首先向小记者们介绍血液的生成和血液的成分,“在血液家族里和平地生活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这四个大家庭,号称血液的四大家族。像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存活时间只有120天,在部分红细胞死亡的同时,有大部分红细胞又生了出来,所以小朋友们要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像蛋黄、虾皮、菠菜、猪肝等,以保证红细胞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梁媛还告诉小记者们,平时像我们的手等如果不小心被蹭破,其中流出来的黄色的液体就是血浆。当小记者们走到一个可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液量的机器前时,都惊呆了,“连我身体内的血液量都可以测出来,太神奇了”,他们一个个排队测量。
爸爸妈妈和我都是O型血
讲解到血型时,小朋友们除了知道现在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大血型系统,还有一种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稀有血型。“我们国家拥有这种血型的比例是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白人的比例高达15%,所以大型赛事期间,省血液中心都会提前准备很多‘熊猫血’,献‘熊猫血’的人群被尊称为熊猫大侠。”
除了“熊猫血”,还有一种P型血。前段时间,天津一名8岁的小女孩患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发现是极为少见的P型血。最终在江苏省血液中心找到了这种珍稀血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在省血液中心找到的P型血顺利赴天津救人。据了解,P型血这种“钻石级熊猫血”全国登记在册的仅9人,香港人中筛选了100万人也没有发现一例。
一个血型趣味器吸引了不少小记者的目光。“你们分别知道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血型吗?”“我爸爸妈妈都是O型,我也是O型”,梁媛将小记者们报出的血型输入到这个趣味器中,最终测出的结果没有出乎意料,原来这个机器是由父母的血型来推算孩子的血型的,其原理就是血型的遗传规律,“那我爸爸是A型,我妈妈是B型,我是什么血型……”小记者们纷纷测试起来。“这跟古代的滴血认亲有点相似,但是现在最权威的方法还是DNA检测,”梁媛告诉小记者们。
O型血是万能血吗?
很多人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型,可以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只有在战争或者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用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否则会引起溶血”。那“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吗”?有小记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梁媛告诉他们:这也是不科学的,AB型血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型血的人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
献血无偿用血为何要收费?
在讲解到无偿献血时,梁媛告诉小记者们,凡是采集来的血液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那献血是安全的吗?”有小记者家长问。对此,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非常肯定地表示,现在无偿献血者所用的针管等器械都是一次性真空包装的,无偿献血是百分百安全的。“但是用血不是百分百安全的,血液中心会对采集到的每袋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但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有一个窗口期,也就是潜伏期,在这个期间是检测不出来的,所以就会发生输血感染的状况”,所以“输血是把双刃剑,在不是一定要输血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输血”。
“那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用血时却要收取不少费用呢?”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血液费是血液从采集、分离、检测、存储到运输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一袋血为例,采血时为了保证献血安全,采血点都是‘一人、一针、一袋’,血液采集回库后,要做血型、乙肝、梅毒等7个项目的筛查,此外还有仪器、耗材、血液的分离、冷链、储存等费用,所以用血时是要收费的。”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说。
在了解无偿献血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流程,观看了关于献血的微电影,尤其在得知“现在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后,有小记者问“我们可以献血吗”,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只有18周岁以上才达到法定献血年龄。虽然小记者们还没达到无偿献血的年龄要求,但是他们已经体会到无偿献血的意义。
在抢答环节,小记者们学习并记住了这样一些知识:为了纪念发现ABO血型系统的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他的生日——6月14日也被定为“世界献血者日”。通过参观,小记者明白了“无偿献血是对人友善,不求回报的馈赠”。凡18周岁-55周岁的成年人,男性超过50公斤,女性超过45公斤都可以参加献血。血液可以再生,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伤“元气”,但举手之劳,可以救助很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