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我中心党办职工祝玲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坚持”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祝玲老师身上最让我们为之动容的也就是这一点。
16年无偿献血从未止步
祝老师是从2001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的,当时体重刚刚达到献血标准(45公斤)的她,第一次在本单位的献血车上献血200毫升。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坚持献血一到两次,这一坚持就是16年,几乎从未间断过。她说:“总共献了多少次,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家里有一厚厚一叠献血证。”她了解到,每年的冬夏两季都是血液最紧缺的时候,所以她就基本固定下来每年都在这两个缺血季节献血。她说,每当在媒体上听说有病人因为缺血而延迟手术时,她感同身受,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更多的人。16年来,祝玲献血总量为全血1000毫升、血小板22个治疗量,相当于全血5400毫升。
付出比索取更让人踏实
从2013年开始,祝老师从业务科室调动至后勤服务岗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她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志愿服务篇章。原先在成分室工作的她,离开这里的工作岗位以后,心里仍然牵挂着那一群可爱可敬的献血者。祝老师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坚持到成分室做志愿服务,帮忙核对身份证、献血间隔期,端茶倒水,到吃饭时间端饭收盘,总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无偿献血工作没有正常的节假日,365天全年都要保证正常工作和运转。每到春节期间,祝老师就成了成分机采室的“常客”,因为她知道这个时间其他志愿者都到外地或与家人团聚了,成分室的人手就会格外紧缺。现在祝老师不光在成分室服务,也在街头献血点做志愿者。她说:“我觉得付出比索取更能让我的内心感到踏实,我也希望能用我的亲身献血经历去打动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
服务职工等于快乐自己
祝老师的工作岗位是负责职工文体中心的日常管理。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像她这样的老同志从业务岗位下来,就是等着退休养老了。但祝老师并不这认为,她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你不管到羽毛球馆、瑜伽室还是乒乓球室、老干部活动室,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窗明几净、整洁温馨。她把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当作自己的家来悉心收拾照料。为了能帮助单位同事强身健体,她定期组织瑜伽、肚皮舞兴趣班,当她了解到许多同事因为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造成肩颈不好时,还特地找来针对肩颈拉伸的瑜伽老师帮助大家恢复。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祝老师承担了许多“份外”的事,她经常会到科室主动请缨:“你们手上事情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为大家分担。”
把乐善好施当作一种修行
祝老师的全家都是很有爱心的人。她的儿子已经工作了,受她影响也成为了一位无偿献血者。丈夫在某企业从事工会工作,每年都会关注缺血情况,在缺血时期主动组织和发动单位几十名职工参加团体无偿献血。平时,她的全家人都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加入团市委等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发起的公益事业和活动中。他们家从2010年开始资助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到目前为止一共资助了12个孩子,帮助他们重返课堂。祝老师说:“乐善好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我特别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能力范围内给别人提供帮助对我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
祝老师的献血量在我们单位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她16年一直坚持献血让人叹服;她的志愿服务工时也不是最多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在职职工中获得星级的志愿者;她在工作中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她的认真劲儿和发自内心的对同事的关心却时常给我们带来感动。祝玲老师也许并没有足够的能量去点亮整个星空,但她却以微弱的光亮温暖了身边和周围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起来……